
11月2日上午,南京低空气象观测试验启动会暨研讨会在浦口高新区举办,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气象局和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南京市交通集团和浦口高新区共同协办。中国气象局科技司、南京市气象局、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市交通集团、浦口区政府及22家低空产业链企业约100多名专家、学者和十多家媒体记者参会,低空气象相关行业齐聚一堂,研讨、推动低空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安徽蓝科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展出低空气象观测装备。
会议概况
中国气象局科技司科技项目处处长何勇,南京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明良,南京市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奚晖,浦口区委常委、副区长渠慎坤,南京气象创新研究院院长吕伟涛参加会议并致辞。

在与会领导和嘉宾见证下,现场举行了南京低空气象能力提升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南京低空气象科技创新基地”揭牌仪式,播放了“南京低空飞行气象保障平台”宣传视频,并宣布南京低空气象观测试验正式启动。会上,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康志明介绍了《南京低空飞行气象科学观测试验方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朱彬、南京大学教授张宁、江苏省气象台台长王啸华等低空领域专家作报告,分享了低空气象观测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企业聚力促发展
会议同期举办低空气象观测装备展,安徽蓝科总经理谢晨波向莅临蓝科展位的领导和专家详细介绍了公司测风激光雷达和能见度激光雷达等产品,以及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解决方案,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低空经济实际应用场景十分需要水平间距百米级、低空垂直间距十米级、时间间隔分钟级的精细化气象观测设备,来支持气象研究以及保障飞行器安全运行。

安全飞行是保障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和高质效的关键因素。安徽蓝科将继续在各级气象部门的引领下,创新融合立体观测、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发更加高效精准的气象探测装备,为支撑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建设、气象科技赋能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产品介绍
大气能见度与风场一体化探测激光雷达

基于米散射原理和相干探测原理,系统向大气中发射脉冲激光,通过雷达方程反演实现大气溶胶消光廓线、能见度、边界层高度、光学厚度、云信息等参数探测,通过接收大气中随风飘移气溶胶的散射回波信号,将其与雷达本振光进行相干混频,通过中频信号的数字鉴频技术来获得回波信号相对激光束的多普勒频移,结合雷达的光机扫描,获得风速、风向、风切变、大气湍流运动等风场信息。
✪ 同时获取能见度和风场信息;
✪ 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
✪ 高度集成化,体积小重量轻,维护便捷、成本低;
✪ 环境适应性强:户外三防,适应高低温环境。
✪实时监测风场、能见度变化,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的初始数据;
✪气候变化研究,分析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雾霾监测和预警,实时监测低团雾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风场预测团雾扩散和持续时间,及时发布预警;
✪强对流天气监测,快速捕捉强对流天气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风场变化特征;
✪为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领域的安全运行提供气象保障。
能见度探测距离 | ≥15km |
风场探测距离 | 垂直:≥3km;水平:≥10km |
探测盲区 | ≤50m |
时间分辨率 | ≥10s(可调) |
空间分辨率 | 风:30m(可调),能见度:7.5m(可调),气溶胶:7.5m(可调) |
扫描模式 | DBS/VAD/PPI/RHI/CAPPI |
风速、风向探测精度 | 径向风速:≤0.1m/s;水平风速:≤0.8m/s 垂直风速:≤0.3m/s;水平风向:≤8° |
能见度探测精度 | <100%,50m≤V≤100m; <50%,100m<V≤200m; <20%,>200m。 其中,V测量值:能见度激光雷达的测量值;V:标准设备测定的能见度值,ΔV=|V测量值-V| |
垂直监测风场信息
垂直监测能见度监测信息
水平扫描监测风场信息
水平扫描监测海上能见度信息